#抗战问题知多少#
东方的斯大林格勒保卫战
1943年5月,湖北宜昌长江西陵峡江边的石牌村,这个不足百户的小村落,成为了决定中国抗战命运的关键地点。
日军十万大军直面扑来,企图打通长江三峡,攻占重庆。
作为重庆最后防线,蒋介石不得不重视。下达手谕称石牌为“中国的斯大林格勒”,关系陪都安危的要地。
第十八军第十一师师长胡琏当即立下遗嘱,决心与石牌共存亡。
他在给父亲的信中写道:“孤軍奮鬥,前途莫測……有子能死國,大人情亦足慰……”。
这场战役不仅关系到长江防线的存亡,更关系到中华民族的生死存亡。
01 战略背景与战前部署
石牌位于长江西陵峡右岸,因峡江南岸象鼻山中一块类似令牌的巨石而得名。
这块巨石高40米,顶宽1.2米,厚4米,重达4300余吨。
长江在石牌突然右拐110度,构成一道天然的战争天堑,使其成为历代兵家必争之地。
1938年冬,中国海军就在石牌设置了第一炮台,其左右有第一、第二分台,安装大炮共10尊。
为加强防御,还在宜昌至万县间构筑了大小炮台10余座,构成三峡要塞炮台群,安装大炮百余尊。
与之相配套的还有川江漂雷队、烟幕队等。驻守石牌的海军官兵共有100多人。
日军对石牌要塞早有觊觎之心
1941年3月上旬,敌曾以重兵从宜昌对岸进攻过石牌正面的平善坝,并以另一路进攻石牌侧翼之曹家畈。
两路日军当时都遭到我守军的严重打击。
1943年5月,日军集结约10万兵力,发动了鄂西会战。
其中有被称为“钢铁猛兽”的日军在中国战场唯一纯野战部队第十一军。
日军主力为第三、第十三、第三十九师团。
中国军队由第六战区司令长官陈诚指挥,投入约15万兵力进行防御。
江防军负责石牌核心区域的防守,以第十一师为石牌要塞核心固守力量,以第十八师和第一一八师在外围策应。
第五战区司令长官陈诚命第十集团军第九十四军主力转移到长阳资丘附近,掩护江防军右翼。
同时调动空军战机协同地面陆军作战,对日军后方实施轰炸,切断敌之增援和补给。
02 战役进程与关键战斗
石牌保卫战从5月25日日军强渡清河开始,到6月上旬中国军队全面反击结束,历时约一个半月。这场战役可分为三个主要阶段。
外围阻击阶段(5月25日-5月27日):
日军第三十九师团从宜都强渡长江,向我第十三师阵地发起攻击。沿江数十里一片火海。日军第三师团攻陷宜都王家畈后,与进至枝江之敌分两路向我军阵地突击。
5月27日,江防军调整部署,决定以攻守长阳、宜昌两县间之稻草坪、高家堰、余家坝、曹家畈、石牌之线为决战线。
鄂西会战由此进入决战阶段。
石牌要塞核心争夺阶段(5月28日-5月31日):
5月28日,日军第三师团进攻长阳高家堰受阻,改道宜昌县境向我第十一师第一道防线南林坡阵地发起攻击。
南林坡阵地是日军主攻目标。
守军第十一师三十一团三营官兵奋勇抵抗,战至黄昏时分,敌军接连发起5次冲锋。
第七连阵地始终坚守,并以猛烈炮火予敌重创,阵前陈尸数百。
5月29日,日军第三十九师团主力经余家坝,中午进至曹家畈。
遂分兵两路向牛场坡、朱家坪我十一师阵地大举进犯。
日军一路由彭家坡迂回牛场坡,另一路从响铃口、柏木枰向牛场坡正面攻击。
天台观阻击战尤为惨烈。日军沿点心河从天台观背面向我攻击,企图夺取这一制高点。
当敌进至点心河时,即遭到我军阻击,一举毙伤敌300多人。
守卫天台观的暂三十四师一排战士,在日军飞机狂轰滥炸下,与敌肉搏,最终全部壮烈牺牲。
03 战略转折与决定性胜利
战役最激烈的时刻出现在5月30日至31日。
越来越多的日军突破外围防御,开始强攻石牌要塞。
敌在空军掩护下,分成若干小股向我阵地猛攻。
在曹家畈附近的大小高家岭上,出现了连续三个小时听不到枪声的奇特现象。
这不是双方停战,更不是休息,而是仗已经打到无法开枪的程度了。
敌我两军扭作一团展开肉搏战,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规模最大的白刃战就此爆发。
攻击三角岩、四方湾之敌1000余人,为争夺制高点一度施放催泪瓦斯弹。
我军无防化设备,用血肉之躯与敌相拼,竟奇迹般将敌歼灭殆尽。
八斗方之争夺,是这次战斗最为激烈的地方。
敌每一寸土地之进展,必须付出同等血肉之代价。
两军在此弹丸之地反复冲杀,我军浴血奋战,击毙日军近2000人,阵地前沿敌军尸体呈金字塔形。
当战斗最紧张的时刻,战区总司令陈诚上将曾给胡琏打电话
“守住要塞有无把握?”
胡琏斩钉截铁地回答:“成功虽无把握,成仁确有决心!”
为配合陆军作战,保卫石牌,我空军和美国盟军战机频频出动。
在战斗关键时刻,与日军飞机展开激烈空战,击落敌机6架。海军官兵则不断向长江江面布放漂流水雷,阻止日军舰船溯江西上与陆军协同。
由于守军意志坚决,日军久攻石牌不下,损兵折将惨重,士气和信心完全丧失。
5月31日夜晚,战场上的枪炮声突然沉寂下来,进犯石牌之敌纷纷掉头东逃。
6月2日,中国军队全线反攻,日军溃不成军,节退败退。
石牌保卫战以中国军队的全面胜利而告终。
04 历史意义与永恒纪念
石牌保卫战是一场以弱胜强的著名战役。
中国军队以伤亡约1万余人的代价,取得了歼敌2万6千余人(另有资料称石牌保卫战消灭日军7000余人,或毙伤日军3500人)的重大战果。
缴获战马1400余匹,击落敌机45架,击毁汽车75辆,击沉敌舰122艘。
这场战役粉碎了日军攻打重庆的部署,遏制住了日军肆意践踏的铁蹄。
它对当时的抗日局势起到了转折性的作用,是抗战的重大军事转折点。
石牌之战重创了日军,阻止了日军西,拱卫了临时首都—重庆。
石牌被西方军事学家称为“东方的斯大林格勒”。
战役中,中国军人表现出的英勇无畏精神可歌可泣。
无论是胡琏将军的战前誓言,还是普通士兵的浴血奋战,都展现了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抗争精神。
《中国国家地理》曾这样描写在这场白刃战中战死的少年:
“那时候,中国农民家的孩子营养普遍不好,十六七岁的小兵,大多还没有上了刺刀的步枪高。他们就端着比自己还长的枪上阵拼命……。”
今天,石牌保卫战遗址已成为重要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长江边那块重达4300余吨的令牌形巨石依然屹立,见证着那段血与火的历史。
石牌保卫战的胜利,被西方军事家誉为“东方斯大林格勒保卫战”,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股票期货配资公司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